中国台湾2002年在美国获专利数列全球第四

  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显示,台湾2002年在美国获得的专利件数,继续列全球第四;如以百万人口中平均获权件数比较,台湾则高居全球第二名。

  日前,台湾经济研究院对美国公布的2002年专利文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以第一发明人为认定基础,台湾2002年在美国获权的专利件数为6,730件,居第四位,仅次于美国的9.7万件、日本的3.6万件、德国的1.2万件,领先法国、英国、韩国、加拿大、意大利与瑞典。 其中发明专利获权件数为5,400 件,名列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与德国。外观设计专利为1,295 件,居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日本。 如以专利权人(含个人专利在内)为认定基础,台湾在美国2002年的专利获权件数为6,853 件,较以发明人为计算基础所得的专利件数高,这表明为顺应全球化趋势,台湾企业获取技术的策略更趋多元化,应用海外研发资源、并购与技术合作等模式亦日益增加。

  就总体来看,台湾与美国的差距相当大,但就相对规模而言,在每百万人口的专利获权件数(称为专利密集度)方面,2002 年台湾每百万人口在美国获得的专利与发明专利件数分别为300与242 件,依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与第三名(仅次于美、日)。2002年,台湾在美国获得的专利件数与2001年相比增长率仅为2.83%,与前几年20%以上的增长率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台湾经济研究院分析指出,台湾半导体领域专利获权件数减少20%,是台湾在美国专利获权件数增长率趋缓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存在着显著的递延相关性,因此台湾1999与2000年企业与政府研发支出大幅下降是否影响2002年台湾在美专利产出,或是台湾企业的专利策略,已从过去的卡位策略[注1],转变为专精布局策略[注2]等因素所致,仍须进一步观察。

  [注1] 卡位策略是以先占为赢或以量取胜为指导思想,广泛的申请专利,例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技术转让公司注重早期投资,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内采取卡位策略。

  [注2] 专精策略是选择重要的发明或地区申请专利,以节省成本并考虑专利布局。以美国华盛顿大学为例,申请专利与否,通常要先征询接受该技术授权厂商的意见,而且通常采用临时申请策略,先提交非正式申请确认技术范围,如有需要,一年内再提出正式申请,以节省成本,研究单位在此期间可通过选择权或保密合约等方式让厂商先了解该技术,做为接受正式授权或申请专利的参考。


宁波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版权所有 2006 all right reserved
Ningbo Channel Patent & Trademark Attorneys Office, P.R.China